健康中国如何降低“三育”成本(健康新征程①)
 日期:2022-10-26   浏览:1083   来源:红色教育培训  返回列表

健康中国 如何降低“三育”成本(健康新征程①)

去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在大课间开设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类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图为10月20日,学生在跳绳。王正摄(人民视觉)


健康中国 如何降低“三育”成本(健康新征程①)

8月18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在新生儿监护室工作。康红军摄(新华社发)

健康中国 如何降低“三育”成本(健康新征程①)

今年以来,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红旗楼街道联合张垣大嫂家政服务集团开办0.5至3岁婴幼托育服务中心,缓解二孩三孩家庭带娃难。图为5月23日,红旗楼街道红北社区婴幼托育服务中心育婴师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岑屹摄(人民视觉)

健康中国 如何降低“三育”成本(健康新征程①)

图为8月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交口村文化礼堂内,戏曲老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戏曲表演技艺和经典唱段,在丰富“双减”内容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胡剑欢摄(人民视觉)

开栏的话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同时,报告对一系列领域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引和要求。

本版今起推出“健康新征程”系列报道,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未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应对老龄化、深化医改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为促进人民健康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

人口生育不仅是关系你我他的家事,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国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生育意愿连年降低,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综合研判,与生育、养育、教育有关的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三育”成本,可谓切中肯綮。

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

人口生育是一项涉及多重因素的系统工程。“人口要素具有基础性地位,要始终作为发展中最核心的变量来考虑。人口生育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不能就人口谈人口,就生育来谈生育,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说。

正如之前国家卫健委在对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中所表示的,当前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

因此,专家表示,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以提高生育积极性。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此已经作出了专门部署,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聚焦婴幼儿无人照料的关键痛点,不断完善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多渠道扩大普惠性的托位供给,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同时,积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家政“领跑者”行动、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家政信用建设行动三项措施,让家政在婴幼儿居家照护上也提供更多的支持。

郝福庆介绍,为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还专门实施了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支持省级妇产、儿科以及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支持10个左右儿科类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支持儿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降低生育成本

单纯生孩子,成本其实不高。

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介绍,随着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完善,目前全体妇女生育医疗费用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也都可以由基金按规定来支付待遇。总体上来看,现行的制度安排有力支持了生育政策的实施。

北京的王女士2010年、2021年分别生下两个孩子。“都是顺产,老大就花了1800多块,全报销了,当时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跟白捡似的。”她说,“生老二时,因为过了40岁,有些产检项目是自费的,比如羊水穿刺、耳聋基因检测,都是两千多,不能报销。但生这块实际依然没花多少钱。”

近年来,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持续增长,覆盖面也在进一步扩大。2021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2.4亿人,是2012年的1.5倍。未就业和灵活就业妇女的生育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参加基本医保按规定报销。

因此,生育成本高,更多是社会层面的机会成本。比如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实践表明,假期过长可能会带来职业女性的生育顾虑,增加女性的就业歧视,不利于男女的公平就业,继而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需要统筹考虑各方的负担和对就业的影响,综合施策、责任共担,共同构建积极的生育支持体系。”刘娟说,“国家非常重视女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待遇保障,明确规定由生育保险来支付国家法定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在实践中起到了均衡用人单位负担、促进男女公平就业的积极作用。”

从国际情况看,我国的国家法定产假已经达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生育保护公约》规定的14周标准,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的计发标准也高于上述公约标准。总体上来看,保障还是比较好的。不过,近年来随着人口政策的调整优化,地方在国家法定产假之外新设了一些生育奖励假,比如男同志的陪产假等。整体上来看,各地的假期时长不一,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权益保障的做法上也各有不同,地区间待遇水平不均衡。这是接下来需要注意的。

降低养育成本

养娃牵扯大量精力、孩子一多住房需要改善……说到养育子女的烦心事儿,相信不少家庭都有。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是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国际经验也表明,发展托育服务对于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作用。”郝福庆说。

近年来,中国在普惠托育服务上的供给不断扩大。2020—2022年,发改委、卫健委持续开展了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累计新增托位20万个。

同时,在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投入和幼师队伍培养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企合作,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力求减轻婴幼儿照护的经济负担。

在通过加强公租房保障来促进解决多子女家庭住房困难方面,国家也在逐步推进。“截至去年底,通过公租房保障帮助111.4万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6.9万三孩家庭、2.3万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说。

下一步,住建部将继续指导督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加大对多子女家庭公租房精准保障的力度:一是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其未成年子女的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二是优化公租房轮候与配租规则,将家庭人数及构成等纳入轮候排序或综合评分的因素,对符合条件且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直接组织选房;三是完善公租房调换政策,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因素产生需求的,根据房源情况及时给予调换。

降低教育成本

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遇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就导致了很多家庭的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比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仍有缺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亟待破解;为了升学,很多家长不断给孩子安排课外辅导,苦了孩子累了自己……这些情况对未生育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孩子的入园问题成为家庭刚性需求的现状,国家这些年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8%。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强化入园需求预测,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有效缓解家长对孩子入学的焦虑。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简称为“双减”的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的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说。

同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

吕玉刚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深化、防风险的总体思路,聚焦减负、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熊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一篇:二十大是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的窗口下一篇:前三季度消费市场逐步恢复这些新型消费值得关注>
0.066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
ad-left
ad-left